|
|
本土机床业遭外资围剿沈阳机床增速放缓-j9集团 |
发布日期:2012-03-26 15:15:51 来源: 浏览: |
|
中国工具工业协会对2012年的预期,给沈阳(000410.sz)今年的业绩预期泼了盆冷水。
该协会近日大幅调低2012年行业产值增幅预期至15%,而2010年这一数值为32.1%,利润总额也将回落。虽然行业迅速发展,但是国内企业的日子反而更加艰难。
与此同时,去年国内企业又遭到国际企业的大举“围剿”,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。
在中国机械工业中,行业位居“母机”行业的特殊地位,其发展既取决于中国机械全行业总体发展形势,同时又影响着全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“国内高端制造与国外最大的差距是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。”沈阳一位管理层昨天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。
成本优势丧失
去年沈阳利润总额为1.41亿元,同比下降30%,今年沈阳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.7亿元。但这一目标或许很难实现。
中国工具工业协会表示,从订单上看,确实开始减少,而且部分下游企业要求延迟交货。
沈阳也认识到,去年国外企业高速发展,在华布局加速,同时国内主要企业增长放缓,未来市场导向是中高档,而这恰恰是日本、德国等国外强国的优势。面对国内市场需求深刻变化,公司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,价格优势也将逐渐丧失,“公司将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。”
事实上,去年行业总体上仍然保持增长的态势,只是主要被外资占据。去年,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.9亿美元,增长29.3%;而出口仅89亿美元,增长26.4%。2011年,我国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金属加工金额分别增长50.3%和40%,主要以高端产品为主,出现“出口低端,进口高端”的情况,而高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基本格局无根本变化。
瑞银证券分析师牟其峥认为,作为专业生产的一个老东北工业企业,沈阳在重化工业阶段实现了产量的飞跃,但也秉承了固有传统而落后的生产经营理念和方式,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中,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反而日益衰退。
高端没有大突破
这不仅仅是沈阳遭遇的困境。“高端进口巨幅增长,是因为国内产能跟不上需求增长。”中国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喧告诉本报,高端方面,国内外还有较大差距,如控制功能方面,虽然国产拥有一些基本功能,但对某些特殊行业的需求仍无法满足,导致一部分用户不得不买国外的。
工业行业专家丁雪生告诉本报,国内厂家的后继服务跟不上,用户发现国内企业在后期服务上不愿意下苦工夫,甚至有时国内厂家研制出来的高端出现问题时,厂家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维修,这导致一些用户宁愿花更多的钱买国外的产品。
“市场对低端的需求在变小,对高端需求变大,原先宝塔形的市场结构变成了橄榄球形。”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晓平告诉本报,这几年国内众多行业的产业升级带动了消费的升级,这也带动了高端进口的增长。
虽然中国工业这三五年来进步很快,国产占据了国内近50%的市场份额,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。受到国外经济不景气的影响,国外厂商更纷纷将目光投向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市场的中国。
梁训喧透露,目前国内中高档市场75%左右的份额都被日本和德国企业占据。
国海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,国外企业正凭借核心技术、完整的产业链不断向国内渗透,基本垄断了我国高端的市场空间,而众多国内厂都集中在中低端领域,竞争极为激烈。国内企业面临着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压力。
技术创新动力不足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行业最抢手的市场之一,国际强手纷纷抢滩。沈阳认为,过去的一年,这些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发生深刻变化,他们更多地选择在中国本土建厂。
为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,沈阳认为,在激烈竞争中发展,需要提高市场获得能力,强力进入品牌营销时代,未来公司要成为世界市场的引领者,公司产品结构将进行大的调整,继续推进低档产品社会化转移,将新五类产品打造成市场主流产品,重大型产品三年内跨入世界级水平。
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,国内相关配套产业必须跟上。事实上,“十二五”期间,工具行业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。然而,和功能部件在中国的产业化难度非常大。
“从研发出来到得到市场认可,国产高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” 郑晓平说,高端不是靠模仿就能做出来的,受困于我国的高端人才积累和技术积累的原因,短时间内,大规模进口国外高端的局面不会变。
“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,紧迫性不强。”郑晓平说,前些年国内企业做中低端产品便可获得不错的利润,而高端的研发投入大、风险高,权衡之下,许多企业便有些“安于现状”。
郑晓平估计,随着国内产业不断升级,或许会倒逼企业加大对高端的投入,估计在“十二五”后期会改善许多。 |
|
上一篇:
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机床行业最抢手的市场 |
下一篇:
标准化是压铸模具生产信息化的关键 |
|
|
|
|
|